名称:水稻二化螟的防治


二化螟危害症状:水稻苗期、分蘖期初孵幼虫首先簇生于叶鞘内并为害,造成叶鞘;长至二、三龄幼虫散入茎内,对鞘造成损害;在水稻孕穗期和抽穗期,幼虫为害,造成孕穗穗死穗、白穗;乳熟期虫害严重威胁水稻生产。从同一个卵团中孵化出的蛀虫会危害附近的水稻植株。死核或白穗常成簇出现,导致田间出现“干核簇”或“白穗簇”。

二化螟的防治适期在幼螟盛孵期。一是采取农业防治,主要消除越冬虫源,灌溉消灭蛹,选择抗虫品种。二是采取物理防治,安装频振杀虫灯诱杀成虫,稻田养鸭,保护青蛙等,防治效果良好,能有效减少下一代害虫来源。三、化学防治:分蘖期孵化高峰后57天,每亩出现“枯鞘”100个或死鞘率1%1.5%;或在破口期,植株受害率达到0.1%时,应进行化学防治。每亩用25%杀虫水溶液200250毫升,或20%三唑磷乳油100毫升,或5%氟虫腈悬浮液40毫升,兑水5060公斤喷雾或兑水200公斤。也可用80%杀虫单粉剂3540克,或5%杀虫双颗粒剂11.5公斤,与湿细干土20公斤混合制成药土,撒施。施药时注意按要求浇水充足,喷细雾均匀,不留缝隙;施药后35天,田间保持36厘米水层。注意农药轮换,延缓抗药性的产生。

标签:
  • 农作物种植方法
  •  
  • 农作物种植经验
  • 更多栏目最新
    种植红薯,怎么判断深栽和浅栽?菜农必知!
    种植红薯,怎么判断深栽和浅栽
    清明节前后是种田的好时节,农民又开始了新一轮的耕作。在

    推荐网购省20%-90%神器免费领!